Saturday 24 December 2011

What is Biofeedback and Neurofeedback?

neurofeedback
        神经反馈训练(Neurofeedback)最早可追朔到上世纪60年代首先在美国应用于临床,它的发展主要源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医学、应激研究和应激管理策略这些研究领域。近10余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美国、欧洲以及亚洲韩国等许多先进国家,临床专业人员都在普遍使用此技术治疗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心理障碍。其中韩国精神科学研究所朴炳云博士开发了世界最早的携带式神经反馈系统,这项技术因此得以普及化。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报告显示其对控制、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例如: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焦虑、儿童多动症等)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后来,朴炳云博士使用该系统训练一些成绩比较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身上,在历经数月的训练,受训者的成绩获得明显的进步。
        神经反馈训练首先需由训练师为受训者进行脑波扫描,进行判断并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如:受训者面对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在检测脑波状况后,训练室将给予一系列的游戏训练,其中一个训练是计算机动画将呈现一“勺子”,在受训者注意力集中时,动画中的“勺子”将给予反应。游戏完成将会出现数据,供训练师做为参考。
        神经反馈训练作为最尖端的大脑训练科技,其无任何危险及痛苦,无不良反应,因而逐渐获得世界各国的关注。


Friday 23 December 2011

我是我的腦神經網絡體


Sebastian Seung描繪一個巨大又有企圖心的"腦"的新模式,更著重在神經元之間的連結,他稱之為"connectome",它是我們個體的基因組,如果加以了解,便更能解開我們­的腦及心智神祕的地方。

Tuesday 20 December 2011

Neuroharmony大脑训练



    Neuroharmony大脑训练仪是韩国大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Neuroharmony 产生于1998年,运用在教育领域已有12年。目前,韩国政府已投资七十多亿,把Neuroharmony训练引到各区域中小学。 
    Neuroharmony训练不止获得韩国政府的认可,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其他机构的认证,比如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美国运动心理学协会、美国医疗器(FDA)材认证、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等。
    在2002年,机构股东金龙基先生将Neuroharmony训练仪改装成体积小、易携带的产品。2006年,Neuroharmony的研发技术在中­国也申请到了专利。     目前智翱国际在全世界各地积极开拓市场,在香港、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中东等都有分公司。

Sunday 18 December 2011

大脑功能分区简介


 
    全脑开发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总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约为脑的总重量的60%左右。
从进化的观点看,大脑比脑干出现的晚,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
大脑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简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gyrus)。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central sulcus)、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大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几个区域。
在每一叶内,一些较细小的沟裂又将大脑表面分成许多回。如额叶的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颞叶的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顶叶的中央后回等
大脑皮层可以分为不同的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大脑皮层分为几个功能区域。而与我们的皮纹有关的则有精神功能区、视觉区、听觉区、机体感觉区、语言区等。
视觉区(visual area)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十七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喊声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若大脑两半球的视觉区受到破坏,即使眼睛的功能正常,人也将完全丧失视觉而成为全盲。
听觉区(auditory area)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四十一、四十二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若破坏了大脑两半球的听觉区,即使双耳功能正常,人叶将完全丧失听觉而成为全聋。
机体感觉区(somato-sensory area)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第一、二、三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数,言语区(speech area)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区域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在做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由一个言语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四十四、四十五区,亦称之为布洛卡区(Broca’s area),它通过邻近的运动区控制说话时的舌头和颚的运动。这个区域受到损伤会引发运动性失语症。这种病人说话不流利,话语中常常遗漏功能词,因而形成“电极式”语言。
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有一个言语听觉中枢,它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称为威尔尼克区(Wernicke’s area)。损伤这个区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理解口语单词,不能重复他刚刚听过的句子,也不能完成听写活动。
在顶枕叶交界处,还有言语视觉中枢,损坏这个区域将出现理解书面语言的障碍,病人看不懂文字材料,产生视觉失语症或失读症。
大脑各部位的功能
  • 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负责处理思考
  • 颞叶(temporal lobe):脑中的语言中心
  • 运动皮质(motor cortex):控制活动
  • 颅顶叶(parietal lobe):负责处理你的特殊才能
  • 后顶叶(occipital lobe):你的视觉中心
  • 小脑(cerebellum或little brain):调整姿势和平衡的一个关键部位
  • 守门员(gatekeeper):「蜂窝状组织」(reticular formation)的简称,它就像是人类的控制中心,负责将所接收的信息转送到正确的目的地。
左、右脑所强调的部分
  • 左半边:语言、逻辑、数字、数学、顺序因果、文字
  • 右半边:节奏、旋律、音乐、图画、想象力、图案

Saturday 17 December 2011

Relaxing Piano music by Paul Collier, 10 Minute relax 2 + alpha brainwaves (06)


Such relaxing Piano music by Paul Collier, 
10 Minute relax 2 + alpha brainwaves (06)
Enjoy smooth relaxing beautiful music, no words, a gentle instrumental, Take a break from your busy life

Friday 16 December 2011

大腦神經







Neurons








分析腦電波 貓耳辨情緒


     日本新發明,一對「貓耳」能傾聽你的「情緒」!
     日本有機器人專家及技術顧問,花五個月成功研發出外形像貓耳的腦電波探測器。新產品名為「貓耳」( Necomimi圖),能辨識使用者的大腦活動。當使用者集中精神,貓耳朵會豎起;鬆懈時,耳朵就垂下去。貓耳只有黑、白二色,準備今年內推出,售價未定。

Thursday 15 December 2011

从行为分析到社会改造:记B.F.斯金纳和他的理论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March 20, 1904 – August 18, 1990) was an American behaviorist, author, inventor, social philosopher and poet. He was the Edgar Pierce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t Harvard University from 1958 until his retirement in 1974.

  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很多人就宣称“行为主义已经死亡”,在美国“没有一个心理学家自称为行为主义者了”,但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有一位激进的行为主义者至少直到他1990年去世为止还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学家,这个人就是B.F.斯金纳。斯金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行为分析大师,而且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改造者,直到今天,他的思想仍然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等众多领域中被广为应用。
  B.F.斯金纳1904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哈纳。虽然当时的萨斯奎哈纳是一个脏乱差的小镇,但斯金纳的童年还是在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家庭妇女。不过像当时的许多美国家庭一样,斯金纳的家里总有一些严格的、不变的“正确”标准,比如,每天晚上斯金纳要向父母道晚安后才可以去睡觉;每天早上把睡衣挂好后才可以吃饭等。可以想象,父母这些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判断对斯金纳的行为正好起了斯金纳后来所推崇的奖惩强化作用。
    斯金纳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在机械制造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分。他热衷于建造各式各样复杂的小玩艺,比如他用废锅炉做成的蒸汽炮可以把土豆和胡萝卜射到房顶上去;他做的竹蜻蜓可以飞上高空。他还一再试着做一架能把他载上天的滑翔机,并用了好几年时间来设计一台永动机,可惜都没有成功。或许正是这种动手能力促进了他后来的实证研究,造就了一位坚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行为的心理学家。
    斯金纳的父亲一直想把他塑造成一名律师,但这一计划最终落空了,因为斯金纳立志要做一名作家,于是他高中毕业后选择了一家小的自由文科学校??哈密尔顿学院。在大学里他要做作家的雄心壮志得到了强化??在将要进入大四的时候,诗人弗罗斯特看了他的三篇短篇小说后,鼓励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所以斯金纳在此后的两三年时间里一直从事写作,但最终什么也没有写出来,因为正如他后来自己承认,“我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可讲”。
    相信成不了作家的斯金纳决定学习心理学,用他的话说,“我还是对人类的行为感兴趣,但是通过文学途径我无法成功,于是我就转向了科学。与此相关的似乎就是心理学,虽然这一学科到底是什么,我心里很模糊。”不过,促使斯金纳成为行为主义者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哈佛的心理学课程,而是他对罗素、华生等名家著作的仔细研读。可以说,斯金纳那篇当年就公开发表的博士论文《行为描述中的反射概念》(1931)就定下了他作为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学术基调。后来,斯金纳先后到明尼苏达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任教。不过斯金纳于1948年又回到哈佛任教授,直到1973年退休。但作为保持衔称的退休教授,实际上是“退而不休”,因为他可以继续拥有自己的实验室、为学生开设讲座等,直到1990年去世。
  斯金纳是一位行为分析大师,他长期致力于鸽子和老鼠等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论推演到人类行为,从而发展起自己有别于前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实际观察,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这一概念,他认为有机体有两种行为反应,一种是与刺激相关的,刺激出现后发生的反应,称为应答性行为,属于巴甫洛夫研究的经典条件反射;另一种则是没有可觉察到的外来刺激的反应,称为操作性行为,这是斯金纳自己的概念。在他看来,在人和动物的各种行为中,更多的是操作性行为,其中哪些行为会得以保持,哪些行为最终会消失,只取决于做出这些行为后得到的是何种强化(是奖励还是惩罚)。在这里可以看出,斯金纳仍然是一个笃信环境力量的激进的行为主义者,他坚持认为对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或反应与奖励之间的东西的种种猜测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因为人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而只能根据奖惩来决定自己以何种方式行动。他甚至在《超越自由与尊严》一书中宣称,人既没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也没有任何的尊严,人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这恐怕正是斯金纳不能为人所接受的主要原因吧。
    斯金纳同时也是一位社会改造者,他立志要用自己的理论去解决大量存在的社会问题,虽然这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但他还是极力地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推销到社会各个领域。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他为女儿设计的“空气摇篮”吧。这是一个隔音的有空调的大箱子,其内吊着许多玩具,以使婴儿获得触觉和视觉刺激,婴儿在里面不需要毯子或衣物,可以玩耍、可以睡觉,还可以通过一扇安全玻璃小窗观看外面的世界。斯金纳的小女儿在这种装置里一直长到两岁半,此后还有很多的美国婴儿就是在这种小床里长大的。
    斯金纳十分强调行为发生后的“及时强化”,但他发现当时的课堂教学并不是这么回事,于是他将自己的理论推演到了教育教学领域中,并设计制造了著名的程序教学机器。使用这种机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设定步调,确定学习进度;可以及时从机器中获得反馈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这种机器在当时十分红火,甚至形成了一个教学机运动。虽然后来很少再有人使用,但其基本思想却保留下来,并成为今天计算机教学的雏形。
    斯金纳还将自己的理论用于行为塑造,他认为通过不断的奖励或惩罚可以塑造出全新的行为模式。行为塑造不仅可以用于动物训练,如斯金纳自己曾成功地教会鸽子打乒乓球、弹玩具钢琴,还可以用于精神病人的行为矫正,比如斯金纳在一家医院进行实验,如果精神病人做出合适的行为,例如自愿进食、自我修整或者协助整理房间等,就会得到一些奖励,如糖果和香烟,或者得到一些特权,比如自由选择进餐地点,与医生交谈、看电视等。这种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现在仍然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同时还被借鉴到家庭教育方面。
    如果说斯金纳一生都在设计着各种各样的“斯金纳箱”,那么他最终要设计的实际上是社会这个“大斯金纳箱”??实现对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的行为控制,以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各种难题,让世界变得无限美好起来。《沃尔登第二》就是这一宏伟志向的艺术再现,在书中斯金纳精心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似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孩子从诞生之日起,就通过强化来进行严格的行为形成训练;在那里,人们的行为都受到很好的控制和强化,大家安居乐业,堪称人类社会的楷模。这本书在美国极受推崇,大学生们尤其热衷于阅读此书,在弗吉尼亚州,甚至还有人真的根据《沃尔登第二》的模式建立起了一个公社。
  在从事心理学研究60多年中,斯金纳将行为主义推向了顶峰,而他自己也获得了崇高的声誉??1968年,美国政府授予斯金纳最高的科学奖励(国家科学奖);美国心理学会也先后于1971年和1990年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毕生贡献奖。不过,斯金纳还是遭受到了甚至比弗洛伊德更加广泛而深刻的争议,几乎他的每一部著作都会引起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有人对斯金纳顶膜礼拜,把他视为社会的救星:“(斯金纳)是一个神话中的著名人物……科学家英雄,普洛米休斯式的播火者……他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从而脱离了古代的局限。”但也有人对斯金纳不屑一顾,心理学同行(认知学派和人本学派)拒绝接受他的行为理论,甚至还有人将他视为人类的奴役者,把他的理论看作是对社会自由和人类尊严的威胁和挑战。虽然斯金纳坚持认为“行为主义不需要争辩,只需要澄清”,但他还是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人们的批评和责难,直到1990年,86岁高龄的斯金纳还在第98届心理学年会上为自己的行为理论进行辩护。可惜的是,不久之后他就因病溘然辞世,不无遗憾地离开了这个在他看来正是由于没有应用他的行为理论而仍然问题多多的世界。

Wednesday 14 December 2011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高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的神经组织经常出现的、持续的、自发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自发脑电活动通常在头皮的不同区域放置记录电极,经脑电仪放大后引出记录。在开颅情况下将记录电极直接放在大脑皮层上引导的自发性脑电位变化叫做皮层电图。
正常脑电图 由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波混合组成。依频率不同分为4,列表如下。

  以上4种脑电波,除频率不同外,波幅、起源及所代表的功能活动方面也不相同。
  α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平均约10次左右。成年人觉醒且静息闭眼时,在头皮的任何部位都可记录到,尤以枕叶及顶叶最为明显,是正常成年人脑电图的基本节律。如无外来刺激,频率相当恒定,波幅常变动在50100微伏之间。在α节律中,波幅由小变大,然后由大变小,类似梭形。大脑两半球的α波是对称的,但占优势的半球α波幅稍高。80%的正常成年人静息闭眼时脑电图以α节律为主,同一受试者时α节律在各时期都是恒定的,变动一般在每秒1次以内,当感受刺激,特别是光刺激,或有意识的视觉活动及有目的的智力活动时,α波受到抑制,由低电压的β波取代。(2[正常成年人的典型脑电图及其颅外记录部位的示意])

  β波 频率约每秒1430次,以额叶及中央区最明显。一般波幅不超过30微伏。β节律与精神紧张程度和情绪激动有关。
  θ波 频率每秒约47,在顶叶及颞叶较明显,是儿童觉醒时脑电图的主要成分,成年人觉醒时脑电图无θ波,但出现在睡眠的一定时相中。当清醒时,意愿受挫折和抑郁时可出现θ波,精神愉快时θ波消失。
  δ波 频率每秒约13,出现在颞叶与枕叶,是婴儿脑电图中的主要节律。觉醒的正常成年人无δ波,但在深睡时可出现δ波。
  脑电图各种波的形状一般为正弦波,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出现特殊形状,如与视觉探究有关的三角形λ波。可因肢体运动受到抑制,出现梳形节律(Mu波)和睡眠时的顶部尖波等。
  脑电图有明显的、稳定的个体特征。有人认为其稳定程度可与指纹相比拟,孪生兄弟的脑电图非常相似,说明脑电图与遗传有关。
  影响脑电图的生理因素 年龄 不同年龄的人脑电波有显著的不同。新生儿脑电波幅低,节律不明显。以后慢波增多,以δ节律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节律也加快,儿童时期的脑电波以θ节律为主,成年人的脑电图以α节律为主,60岁后节律有变慢的趋势。
  兴奋状态 成年人觉醒而兴奋时的脑电变化主要为每秒2025次的低幅快波(β波),而当觉醒松弛时,则以α节律为主。(图3[不同兴奋状态下的脑电图] )。
  睡眠 从觉醒入睡时,α节律减少,波幅减低,入睡后则出现每秒1416次的睡眠梭形波及θ或δ节律的慢波(慢波睡眠),与类似觉醒而兴奋时的低电压快波(快波睡眠)相交替。由睡眠转入清醒状态时,脑电波也随之变化。
  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正常人过度通气(快而深的呼吸运动)一定时间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脑细胞的兴奋水平发生变化,脑电图上出现弥漫性的高幅慢波,在儿童及青年中表现更为明显。
  血糖浓度 血糖浓度降低时,占优势的脑电波频率降低,出现慢波。
  外界刺激 外界刺激如声、光等可引起α波抑制,刺激停止后α波很快恢复,如用闪光仪给以间断性节律性闪光刺激,当闪光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时,可引起与闪光相同频率的脑电波,叫做节律同化。
  脑电波产生机制 脑电波产生的机制尚无定论,下面介绍较公认的学说:
  ①皮层神经细胞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认为脑电波是大脑众多细胞同时兴奋和抑制的结果。从头皮表面(或皮层表面)所记录到的电位,是许多神经细胞活动时产生的场电位的总和,所以节律性的脑电波是许多神经细胞同时活动与同时抑制的结果,只有这样,波幅才能较大,否则相互抵消,波幅变小乃至电脑变化消失。这种同时放电和同时抑制的过程叫做“同步化”。由于最常见的脑电波为每秒10次左右的α节律,每个波的周期约100毫秒左右,这比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要慢得多,而与神经细胞的突触后电位的时程较接近,从而提出脑电波是由神经细胞的同步性慢活动引起的。把微电波插到猫的大脑皮层细胞内,发现微电极所记录的大脑皮层细胞的慢的突触后电位,常常与皮层表面的同步化脑电图时相吻合,尤其是在812赫的梭形波时更明显。静脉注射快速作用的巴比妥药物时,脑电图与细胞内记录的突触后电位同时消失,药物作用过后两者又同时恢复,这些资料均对此假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②皮层细胞节律性活动的起源:根据切断大脑皮层与丘脑的联系后,大脑皮层的α节律消失,而丘脑的节律性活动(类似于α)仍然存在。损毁丘脑后,大脑皮层也不再出现自发的节律活动。认为大脑皮层的自发的节律性活动来源于丘脑。关于这种节律活动是由丘脑的哪一部分起步,有两种学说:内侧丘脑节律起步学说及随意的节律起步学说。前者的根据是,当用每秒510次的刺激,刺激内侧丘脑可引起大脑皮层广泛部位出现与梭形波类似的α波; 后者则根据巴比妥引起的梭形波为指标,发现丘脑的各核团都有与巴比妥梭形波相应的节律活动,而梭形波的节律与α波是相接近的。
  丘脑神经细胞节律性活动的原理:虽然丘脑接受的传入冲动是经常性的,但由于丘脑内有返回抑制性中间神经细胞,使丘脑中向大脑皮层投射的神经细胞在兴奋后出现抑制,继而使返回抑制性中间神经细胞的活动消失,于是,在外周传入冲动的作用下,向大脑皮层投射的神经细胞又出现兴奋,因而对大脑皮层的影响也是节律性的。
  脑电图去同步化的原理:60年代以来通过微电极对丘脑神经元电活动的研究观察到,外周传入冲动对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的神经细胞有兴奋作用,而对返回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有抑制作用,由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被抑制,而不能使丘脑的神经细胞维持节律性的活动,从而连续不断地向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发出冲动。因而大脑皮层神经元去同步,出现低幅快波。这被认为是外周传入冲动能使脑电发生去同步化的缘由。
  应用 医学临床上对癫痫病人的诊断及脑内占位性病灶(例如肿瘤或血肿等)的定位有重要意义。因为癫痫病人脑电图有特殊的异常波形,而占位性病灶部位处则常有局限性慢波。脑电图在脑外科手术中监视脑的功能状态及麻醉时判断麻醉深度也有一定的意义。此外,在睡眠和梦以及脑的其他意识状态方面,脑电图也有研究意义。由于脑电图不是一个精细的指标,因而在目前的分析水平条件下,其与思想意识和行为间尚看不出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书目

王伯阳:《神经电生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于英心


Tuesday 13 December 2011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A、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人的行为与四种时间循环相联系,即人的生物节律。这四种时间循环大致相当于1年、28天、24小时和90分钟四种时间长短。在这四种时间长短里,人都表现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周期性波动。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例如,一天中体温在下午达到顶峰,到夜里熟睡时达到最低点。人体内部的生物钟使人从生理上倾向于在一日的某个特定时间最易入睡。

 B、睡眠与失眠  

(一) 睡眠
    通过分析人在睡眠状态下的脑电波,科学家发现,人在睡眠中,意识既不是完全停止,也不是以同一方式在持续活动,其本身也经历一个小小的周期性变化。
图2.1 睡眼中各阶段的脑电波形态图

 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脑电波形态频率(cps)典型的意识状态
Beta(β)13-24正常清醒的状态,思考,灵敏地解决问题
Alpha(α)8-12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状态
Theta(θ)4-7轻度睡眠
Delta(δ)2-4深度睡眠
   表2.1 意识不同状态下的脑电波形

    第一阶段为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人朦胧状态,通常持续1~7分钟,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脑电波为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的α波。

    第二阶段为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这时出现频率更慢的θ(theta)波。

    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以频率慢振幅极大的δ波为主。

    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时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睡者的眼球有快速跳动现象,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

    快速眼动睡眠结束后,再循环到轻睡期。如此循环往复,一般一个晚上要经过4~6次这样的循环。研究发现REM出现的时候,就是人在做梦的时候,若这时将被试唤醒,78%的人都说他正在做梦,并且能记得梦中内容。随着年龄的不同,REM在睡眠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年龄越小,REM所占的比例越高。

(二) 失眠


    关于睡眠的作用,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人经过白天的活动,消耗了精力和体力,需要通过晚间的睡眠来恢复。另一种则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睡眠起着一种保护作用,保护个体也保护种族的发展。由于黑夜危险因素太多,为了避免遭受危险,必须减少活动,睡觉便可以起保护作用。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

    最常见的睡眠失常就是失眠。按照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划分为四类。

1.情境性失眠
    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包括睡眠环境的改变,它是一种暂时性失眠。

2.假性失眠
    只是当事人在心理上有失眠感,但其状态良好,这种失眠称之为假性失眠。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睡眠存在着个体差异所致。

3.失律性失眠
    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称为失律性失眠。如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工厂里三班倒的工人出现睡眠困难等。

4. 药物性失眠
    咖啡因、茶或可乐之类造成的失眠称之为药物性失眠。它还包括长时间服用安眠药物,在心理和生理上形成了对药物的依赖,导致的药物性失眠。

 C、梦  

    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

    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则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无意识中包含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这些观念和想法因为与社会伦理道理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觉察到。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冰山,人的意识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无意识则是水面之下的部分。人的无意识中的内容虽然无法意识到,但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泄露出来,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梦。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是建立在精神病人研究的基础上,失之偏颇,但现在普遍同意无意识的存在,也同意梦是一种无意识活动。

    在梦的内容方面,霍尔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霍尔发现,大多数的梦具有一般世俗性质,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某些特征加以联系组成。人们的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自我中心是梦境的第一个重要特征。其次,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剌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总之,梦是由某种剌激引起一些神经细胞活动的结果,只是它不被清醒地觉察,也不能控制而已。

α脑电波和音乐学习法

科学研究发现:在脑电图上,大脑可产生四类脑电波。当您在紧张状态下,大脑产生的是β波;当您感到睡意朦胧时,脑电波就变成θ波;进入深睡时,变成δ波;当您的身体放松,大脑活跃,灵感不断的时候,就导出了α脑电波。正如下表所示: 

到现在为止,我们讲述的大部分内容是属于逻辑性的,是“左脑”活动。但为了利用你右脑和潜意识的惊人力量,高效学习的真正钥匙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即放松性警觉(relaxed alertness)。这种放松的心态是你每次开始学习时必须具备的。许多研究人员和教师相信,人们可以通过潜意识很好地学习大量信息。最适于与潜意识的脑电波活动是以8~12周/秒速度进行的,那就是a波。英国快速学习革新家科林·罗斯说:“这种脑电波以放松和沉思为特征,是你在其中幻想、施展想象力的大脑状态。它是一种放松性警觉状态,能促进灵感、加快资料收集、增强记忆。a波让你进入潜意识,而且由于你的自我形象主要在你的潜意识之中,因而它是进入潜意识唯一有效的途径。”
     人一般是怎样取得那种状态呢?数以千计的人通过每天的静心或放松性活动、特别是深呼吸来取得。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确信,几种音乐能更快、更容易地取得这些效果。韦伯指出:“某些类型的音乐节奏有助于放松身体、安抚呼吸、平静β波振颤,并引发极易于进行新信息学习的、舒缓的放松性警觉状态。”当然,正如电视和电台广告每天证实的那样,当音乐配以文字,许多种音乐能帮助你记住信息内容。但是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发现,一些巴洛克音乐是快速提高学习的理想音乐,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巴罗克音乐每分钟60~70拍的节奏与α脑电波一致。                  
     
      技巧丰富的教师现在将这种音乐用作所有快速学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自学者来说,眼前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即当你晚上想要复习学习内容时,放恰当的音乐就会极大地增强你的回忆能力。a波也适合于开始每一次新的学习。很简单,在开始前,你当然得清理思路。将办公室的问题带到高尔夫球场上,你就打不好球,会心不在焉。学习也是如此。从高中法语课马上转上数学课,这会难于“换档”。但是花一会儿时间做做深呼吸运动,你就会开始放松。放一些轻松的音乐,闭上眼睛,想想你能想象到的最宁静的景象——你很快会进入放松性警觉状态,这一状态会更易于使信息“飘进”长期记忆之中。
因此可以说,α脑电波它可以通过冥想、放松、深呼吸等方法获得,而巴洛克音乐,是效果最快,最好的导出方式。因此,在我们的训练过程中,始终辅以轻快优雅的巴洛克音乐背景,既排除外界干扰,又可使大脑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Monday 12 December 2011

不同的表達方式可以讓您的周遭世界完全改變



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WORLD

英特尔:2020年人类可用脑电波控制电脑


  英特尔研究科学家Dean Pomerleau日前表示,到2020年人类可以在大脑内植入芯片,到时候我们不再需要用鼠标键盘来操作电脑,而是直接用大脑来控制。

  英特尔目前正在开发一种脑电波传感器,努力寻找读取和利用脑电波的方式,以达到利用脑电波来操作电脑、电视机和手机等电器设备的目的。


  他对这一技术很有信心:“我们正在努力向大家证明,你们可以利用脑电波来做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最终人们会欣然接受这种大脑植入的方式。想像一下,动动脑子就可以轻松上网,那将多神奇。”

你知道脑电波吗?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知道,人脑工作时会产生自己的脑电波,可用电子扫描仪检测出,至少有四个重要的波段。经过研究证实大脑在至少有四个不同的脑电波。

   一、“α”(阿尔法)脑电波,其波长为8-12Hz(赫兹)。

   当你或我的大脑处于完全放松的精神状态下,或是在心神专注的时候出现的脑电波。在“放松活跃”状态时,我们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信息。那是我们通常作某种沉思或倾听令人放松的音乐所取得的状态。当代一些流行的“快速学习”技巧,就是基于“巴洛克”音乐背景下的训练方法。许多巴洛克音乐作品的速度(即每分钟60-70拍),与大脑处于“放松性警觉”状态下“波长”是相似的。如果在那种音乐的伴奏下有人将信息读给你听,这信息就“飘进了你的潜意识”,你就能更快地学习了。

   但是,对音乐的学习作用也不能走极端,其实道理十分简单。你在学习中使用音乐就会发现,如果你同时想收到四个音乐台,那这时的收音机是不可能发出任何有意义的音乐来的,或是杂乱无章怪音。人的大脑在学习中也是如此。你必须要清理你的脑电波——即只把它调到一个电台上。

   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成功的学习课程总是轻轻松松地开始。有效清理你的思想,使你的潜意识能接收条理清晰和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它们存储进大脑中正确的“仓库”之中。在“放松性警觉(Relaxed Alertness)”状态时,我们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信息。那是我们通常作某种沉思或倾听令人放松的音乐所取得的状态。

   二、“β”(贝塔)脑电波,其波长为14—100Hz。

   这种脑电波反映的是人类在一种通常的、日常的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情况。它是一般清醒状态下大脑的搏动状况,在这种状态下,你和我就会出现逻辑思维、分析以及有意识的活动。当你睁着双眼,目光盯着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或者你在执行专门任务,比如解决问题和谈话。你头脑警觉、注意力集中、行动有效。但可能还有点情绪波动或焦虑不安,这就是典型的β脑波状态的人有时的反映,说出现烦恼、气愤、恐惧、恼火、紧张以及兴奋状态。

   有的神经科学家进一步将脑波分成不同等级。有12-16Hz;还有高波(16-32Hz);K复合波(33-35Hz);以及超高级β波(35-150Hz)。K复合波仅仅呈短期、迸发式出现,在此情况下你可能会找到高创造力与洞察力的焦点。出现超高级β波时,你会有种超脱体外的感觉

   三、“θ”(西塔)脑电波,其波长4-8Hz。

   这个阶段的脑电波为人的睡眠的初期阶段。即当你开始感觉睡意朦胧时——介于全醒与全睡之间的过渡区域——你的脑电波就变成以4~8Hz的速度运动。

   四、δ”(得尔塔)脑电波,其波长为0.5-4Hz。

   它为人的深度睡眠阶段的脑电波。当你完全进入深睡时,你的大脑就以0.5~4HZ运动,即δ波。你的呼吸深入、心跳慢、血压和体温下降。

   你可能会问:以上这四种电波对学习和记忆有什么影响呢?美国快速学习先驱泰丽&S226;怀勒&S226;韦伯指出:β波——很快的脑电波——“对我们度过白天很有好处,但抑制了我们进入大脑更深层面。在α、θ波类型中可以进入更深的层面,这两种脑电波以放松、注意力集中和舒适等主观感受为特征。就是在α、θ波状态下,非凡的记忆力、高度专注和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都可以取得。”你在快速阅读训练中怎样才能够取得对人的学习记忆最好的α、θ波状态,正是精英特在训练中要帮助你解决的重要问题。

Sunday 11 December 2011

脑波

到百科首页



脑波亦称“脑电波”。人脑中有许多的神经细胞在活动著,而成电器性的变动。也就是说,有电器性的摆动存在。而这种摆动呈现在科学仪器上,看起来脑电图就像波动一样。脑中的电器性震动我们称之为脑波。用一句话来说明脑波的话,或许可以说它是由脑细胞所产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脑细胞活动的节奏。



发现发展

  十九世纪末,德国的生理学家汉斯·柏格看到电鳗发出电气,认为人类身上必然有相同的现象,而发现了人脑中电气性的振动。后来,藉由图表来补捉脑波,才得知振动的存在。由于这和人类的意识活动有某种程度的对应,因而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兴趣。 由于电子工学的进步,脑波的周波数也得以用仪器测定。国际脑波学会就针对不同震动的周波数,定以α、β、δ、θ之名。[1]

  人脑是凭借不同频率的脑波来传递信息的,就像广播、电视台的指挥中心利用电波发送信息一样。对于人脑而言,当思想、意念在心灵的迷宫中游走时,它就会发出微量的电波。人脑的四种脑波—— α、β、θ、δ,可以通过脑波检测器来测量。将电极黏附在头皮上,在人的清醒和熟睡状态下,检测到的脑波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一、α脑波
  α脑波,是当人们放松身心、沉思时的脑波。它以每秒钟8~12周波的频率运行着。当人们在做“白日梦”或遐思时,脑波就会呈现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人应该是处于放松式的清醒状态中。
  二、β脑波
  β脑波,是一种有意识的脑波,它以每秒钟13~25周波的频率运行着。当人们处于清醒、专心、保持警觉的状态,或者是在思考、分析、说话和积极行动时,头脑就会发出这种脑波。
  三、θ脑波
  θ脑波,是人们沉于幻想或刚入眠时发出的脑波。它以每秒钟4~7周波的频率运行着。这正好属于“半梦半醒”的朦胧时段,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心灵正在处理白天接收的资讯,而许多的灵感可能就在这个时候突现。
  四、δ脑波
  δ脑波,是人们沉睡无梦时发出的脑波。它以每秒钟0.5~3周波的频率运行。
  那么,什么才是最适合工作和学习的脑波?当人们需要接收大量的科学资讯,以便更加了解某种事物时,最好是处于β脑波状态。然而,根据研究、了解该项事物之后,整合资讯的最佳时机却使人处于放松的清醒的状态中,这时放出的是α脑波。
  当我们处于β脑波状态时,或许我们正集中注意力处理手边的问题,或许是处理日常活动,但此时我们的直觉之门是关闭的。此时的人,可以说是处于“见树不见林”的状态之中。当我们处于α脑波状态时,身心放松,心灵是比较开放和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
  α脑波似乎可以让人们进入潜意识中,但许多学者都认为,当人们处于放松式清醒状态中时,可以最有效地将信息存入长期的记忆中。每当α(事实上,θ也是)脑波最强势时,负责逻辑思考的左脑就会放松警觉性(左脑通常是潜意识思想的过滤和把关者)。这时,心灵更深层次的直觉、情感和创新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脑的不同部位各司其职,有的管视觉,有的管听觉,有的管语言,有的管思考,这些区域的协调工作控制着我们的全部生命运动。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明了崭新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不造成任何创伤的情况下,对人脑的不同区域的功能进行研究,大大加深了人们对人脑功能分区问题的认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简称PET 技术)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我们知道,神经细胞活动的越激烈,消耗葡萄糖的量就越多。PET 技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在活体条件下测定神经细胞葡萄糖新陈代谢的情况,来了解人脑不同脑区的活动。
  这些研究表明,大脑的不同区域虽然分工不同,但在实施某些功能时,它们也可能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比如语言功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脑波分类

  四种基本脑波
  β波 14赫兹以上 在β波为优势脑波时,人清醒时大部份的脑波状态。随著β波的增加,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准备随时因应外在环境作反应。大脑能量除了维持本身系统的运作外,尚须指挥对外防御系统作准备,因而消减了体内免疫系统能力,在此状态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费较剧,快速疲倦,若没有充份休息,非常容易堆积压力(这是现代人的通病)。然而,适量的β波,对积极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认知行为的发展有著关键性的助益。
  依据现代脑电生理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脑波活动主要分为四组模式:β、α、θ、δ,脑波活动的某一模式与特定的情绪状态相关联。国际上对脑电图的分类有几种分法,这里采用的是频率分类法中的Schwab分类(1951年):
  γ波
  频率在31Hz以上。每个希腊字母代表一个波带,θ波和δ波称为慢波,β波和γ波称为快波。β波还可分成低β波(β1)和高β波(β2)。
  β波
  频率大约在14-30Hz之间。人的精神状态:紧张状态。 大多数人清醒时,对外部环境敏感;情绪激动,焦虑不安;警觉、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从事高度智力活动;活力激发。
  α波
  频率在9-13Hz之间。人的精神状态:放松状态。 大多数人平静,闭目养神时;大脑清醒放松,容易集中注意力 脑波疗法
  ,学习、工作不易受外界干扰;积极的情感状态,精神清晰 乐观;压力和焦虑降低,中止不良情绪循环;平静放松,恢复活力。
  θ波
  频率在4-8Hz之间。人的精神状态:深度放松状态;浅睡眠状态,也称沉思、冥想状态,潜意识状态。潜意识易受暗示;创造力、灵感突发;感悟,富于直觉;加速学习、记忆。
  δ波
  频率在0.5-3Hz之间。人的精神状态:睡眠状态。最低的脑波活动,人在深度的无梦睡眠时才会出现。有时发现于相当老练的沉思者。
  α波 8-14赫兹(1秒内振动的次数) α为优势脑波时,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它提供意识潜意识的桥梁。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运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灵感及直觉敏锐,脑的活动活泼。现代科学积极倡导α波是为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道理就在於此。 薄荷脑香料能增强a-脑波。

α波分类

  慢速α波 8-9赫兹 临睡前头脑茫茫然的状态。意识逐渐走向模糊。
  中间α波 9-12赫兹 灵感、直觉或点子发挥威力的状态,身心轻松而注意力集中。
  快速α波 12-14赫兹 高度警觉,无暇他顾的状态。
  θ波 4-8赫兹 θ 波为优势脑波时,人的意识中断,身体深沉放松,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入定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意识中断使得我们平常清醒时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过滤机制被埋藏起来,因而大开心灵之门,对於外界的讯息呈现高度的受暗示性状态(Hyper-suggestibility),这就是为什么人在被催眠时会容易接收外来的指令。此外,θ波与脑部边缘系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对於触发深层记忆、强化长期记忆(LTP)等帮助极大,所以,在科学界称Theta波为「通往记忆与学习的闸门」─The Gateway to Learning and Memory。
  δ波 0.4-4赫兹 δ波为优势脑波时,为深度熟睡,无意识状态。人的睡眠品质好坏与δ波有非常直接的关联;δ睡眠是一种无梦且很深沉的睡眠状态,通常一夜正常的睡眠周期会出现四至五次,而发生在睡眠初期第一个出现周期是无梦的δ波(Non-REM)状态,所以,如果在辗转难眠时,能让自己召唤出近似δ波边缘状态的身心感觉(当然要经过训练),您就可以很快地摆脱失眠并进入深沉睡眠,真正睡美容觉追求的就是这种时间短但深入的睡眠。此外,根据科学研究,δ波亦是开发人类直觉系统的关键。


Saturday 10 December 2011

iPhone 新 app 玩埋腦電波

蘋果動新聞: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115&...

用腦電波控制 iPhone ?這個夢想已邁出第一步。美國科技公司推出一款腦電波探測器,雖然它不可操控 iPhone ,但可利用 iPhone 訓練腦部活動,增強注意力。

Friday 2 December 2011

全新的教学模式


APP脑波训练结合学科辅导,效果更显著!
学能课程介绍
士硕教育独创APP学能课程,依附于【中小学学能激发研究院】多年学能研究经验,结合最新引进的韩国Neuro-Harmony脑波测试技术。通过世界领先的脑波仪检测,科学直观地了解学员潜在的学能问题。量身定做个性化APP学能训练方案,配合轻松有趣的大脑训练课程,科学有效地提升学员学习能力,同时纠正其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以辅助学科提升。
APP脑波训练介绍
脑波反馈训练是目前最新的一种科学技术。该技术在国际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比如在美国、新加坡、韩国、英国等国家已经完全渗透到中小学生日常教学中去。
首先测试人的脑电波详细情况,然后针对大脑的薄弱环节,通过专门制定的电脑游戏对大脑神经进行有效调节和改善。
脑电波控制游戏原理不难理解,人类大脑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微量电液,大脑训练仪会检测训练者目前的脑液状态,并把脑液状态数据予以运算,从而达到控制游戏的目的,用脑液玩游戏时,训练者需要带上脑波感应头带,然后身体放松,心情平静的注视着电脑显示屏。
一旦采用这种模式持续训练3-6个月,大脑神经元就会相应增长,如此便会补充大脑后天不足的脑波。
APP学能课程内容
  • 注意力课程
适宜学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下课多动不做功课
  • 观察力课程
适合学生:做事马虎不仔细,做题粗心大意
  • 记忆力课程
适合学生:单词记不住,古文背不出,公式总忘记
  • 情绪调适课程
适合学生:情绪不稳定,考前失眠压力大,考试紧张做错题
  • 增强学质课程
适合学生:力不从心、学习经常疲劳、易发呆
APP课程时间:每次课程1小时,每周1-3次,持续时间3-6个月
适用年龄段:6——18岁学生